政情觀察
  □徐艷(南都記者)
  上周,廣州市停車費漲價激起千層浪,其中大多數聲音是在罵漲。在漲價必定挨罵的時代,挨罵的政府部門想必早有心理準備,也許也不以為然了,說不定還深覺委屈。而且這次的聲音好歹還不是萬眾一聲,也有一些人認為治堵要緊,漲價如果真的能治堵,未必不是好事。
  漲價真的能治堵嗎?能否實現需要交委部門去監測,監測的資源在政府那裡,老百姓現在和將來也許都無法駁斥。即便不能緩解治堵,也會有其他的理由可以解釋,諸如汽車其實是在不斷增長的,如果不漲價會更堵云云。
  在每個階層為自己利益喊話,導致誰是誰非難以定論的情況下,我們還能關註什麼,輓回什麼呢?漲價的錢到哪裡去應該是個最重要的問題。雖然交委說漲價是為了治堵,也就是說不是所謂“要搶錢”,那麼很可能多出來的錢會進誰的口袋?
  在上周四的新聞發佈會上,媒體記者把這個問題問向了廣州市財政局。財政局的人回答說,每個咪表車位都要上繳使用權經營費給財政,漲價之後多出來的錢是應該進財政口袋的,但是與現在兩家咪表公司(德生咪表和電子泊車咪表公司)的合同2016年才到期,合同期內要走法律途徑協商。新增的咪表肯定會漲使用權經營費。對於現場記者來說,這個回答馬上會誕生一個新的追問:如果協商不成怎麼辦,2016年之前多收的停車費就給咪表公司了嗎?
  記者的問題尚卡在喉嚨,主持人已經打斷了財政局的回答,要求交委的人來回答。交委停車場管理處副處長鐘佳的回答顯然更加圓融。他說,8月1日漲價之後要引入第三方進行評估,評估漲價後咪表公司有沒有增收。言下之意是既有可能增收也有可能減收。至於要評估幾個月,他沒有回答。被記者追問評估後是否向社會公開報告時,他頓了頓,答曰會公開。
  這其實又生出一個新的問題。在此次漲價前,社會輿論就要求公開咪表公司的進賬。因為根據財政局給出的答案,可以計得每個咪表車位每天最多只要給財政繳13元,剩下的收入就是咪表公司所得。那咪表公司究竟是坊間傳言的暴利還是他們自己所稱的微利呢?當時物價局的回答是,這是人家公司的賬本,要求兩家公司曬賬本於法無據。既然如此,市交委所稱的屆時會公佈評估報告能實現嗎?為什麼不在漲價前公佈賬本?而要等到漲價成為事實之後。
  到了這般境地,媒體一句“拭目以待”都顯得無力了,因為不知道等待來的是幾個無意義的數字,還是一本有誠意的賬本?而且等待是需要時間的,在評估過程中增收的錢又如何計呢?
  漲價消息之後,一些激憤的車主罵有關部門是在搶錢。其實如果搶進財政的口袋又投入公共交通還好說,如果是搶進私人的口袋,就真正是悲劇了。
  聽證會幾乎年年有。但願以後聽證代表能堅決一些,看不到想要的依據,就不要輕易舉手妥協。  (原標題:漲價之前無法可依,漲價之後就有法可依嗎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zkijwm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